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在全国第二届血站站长论坛上的讲话
双击自动滚屏 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6/07 阅读:0次 【字体:大 中 小】
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参加全国第二届血站站长论坛。这个论坛可以称为一个高端论坛,来自全国各地180多个血站的300多名血站管理者集聚于此,大家针对血液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经验并展开讨论。我相信这个论坛对促进血液工作的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也借此机会感谢大家在日常的采供血工作以及应对应急突发事件所做的贡献,也感谢大家为我国血液工作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下面,我就近年来我国血液管理工作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我国血液工作发展取得显着成效
今年是《献血法》实施15周年,经过我们15年的努力,全国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2年,全国人大有关领导对《献血法》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时,对血液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别是《献血法》的实施效果给予充分肯定,经过10多年的努力,国家在血液供应和血液安全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这与无偿献血以及血液管理体系中政府部门、采供血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共同努力密切相关。近年来,全国献血总量、献血人次和千人口献血率均呈现增长态势,2012年全国的献血量达到了4247吨,献血人次也达到了1256万人,千人口献血率达到了9‰。血液工作基本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有效的维护和促进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保障了临床医疗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在全社会弘扬了仁爱、人道、奉献、和谐的助人精神。近年来,血液工作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成效:
(一)基本形成了政府领导、行业管理、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有力态势。各地方政府在血站建设、无偿献血组织宣传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发挥了政府的领导作用;行业部门不断完善行业管理的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在血液安全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无偿献血工作在全社会发动、全社会参与方面积累了经验,形成了态势。
(二)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血液安全是血液管理工作的核心,血液安全不仅涉及受血者的安全,也包括了献血者安全,同时也涉及社会的稳定和谐。《献血法》颁布实施后,《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规章、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为血液安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构建了血站服务体系。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血站服务体系,主要由省级血液中心、地市级中心血站以及县级中心血库组成,该体系在血液采集、制备、供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血液供应能力不断增强,血液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四)血站服务能力和血液领域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几年来,无偿献血的招募能力、血液检测能力,血站信息化建设以及应急反应能力,都随着采供血服务体系完善而不断提升。在历次的突发事件,包括今年4.20芦山地震的医疗救治工作中,血液保障和供应在救治工作中首当其冲。4.20地震当天,我们收到全国近20个省血液中心发来的短信,要求在血液的调集方面支援地震灾区,血站系统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我们非常感动,我分管血液工作,我为大家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我为大家不畏困难的精神所感动,更为大家在关键时刻伸出救援之手的精神所感动。
血液工作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非常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血液安全和血液保障突显政府责任,突显对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影响,大家肩负的责任重大,贡献也是不可磨灭、不可或缺的。
二、血液管理工作在发展中面临挑战和机遇
《献血法》颁布实施后,我国血液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在采供血服务体系建设以及血液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成效显着。但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医疗服务量快速增长,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应用,临床用血需求不断增加,血液安全保障要求不断提高,血液工作正面临新的挑战。
(一)无偿献血社会氛围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无偿献血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2010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无偿献血社会氛围和社会参与程度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与我国经济大国地位不相适应。当前,高收入国家的人口献血率为45.4‰,香港和澳门的人口献血率分别为30‰和2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国家的人口献血率只有达到10-30‰的水平,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在我国,由于社会对无偿献血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全民参与无偿献血的社会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无偿献血工作基础依然薄弱。2012年,我国大陆人口献血率只有9‰,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献血率,而且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口献血率最低标准。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老龄化、全球化的转型和发展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无偿献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无偿献血工作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协调。
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障范围不断拓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呈现“井喷式”的爆发。2011年全国诊疗人次达62.7亿人次,入院人数为15,298万人次,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4.3亿人次和1124万人次,增长幅度分别为7.4%和7.9%,而同期采血量的增长只有5.2%.当前,我国的采供血服务体系存在地区间、城市和农村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采血点和储血点的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血站的基础设施有待改善、设备亟需更新,核酸检测技术有待进一步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全国联网的采供血信息系统有待建立。总的来看,我国无偿献血工作发展尚不能适应医疗服务工作量的快速增长,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协调。
(三)血液安全保障能力与血液事业发展不适应。
血液安全是血液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技术难题。血液安全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持续存在,二是免疫性输血反应。
虽然血液事业发展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但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民生,加大对民生行业的投入,为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带来机遇。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将“采供血”工作作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采供血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无偿献血服务体系,加强血站血液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积极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提高血站实验室检测能力。到2015年,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基本覆盖全国。”
随着国家财政对民生领域投入的增加和各级政府对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视,“十二五”时期,将是无偿献血工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围绕加强血站服务能力建设,推进核酸检测工作,争取实现血液“倍增”计划,保障血液质量安全,满足临床用血需求。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群众受到感召和鼓舞,主动参与公益事业。无偿献血正是很多年轻人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的首选途径。越来越多的单位和组织也积极动员群众参加无偿献血,无偿献血的社会参与水平不断提高。
三、立足国情,改革创新,促进血液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血液管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血液安全和血液供应的重要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无偿献血工作是政府履行职责,加强社会管理的具体体现。我们需要进一步增强对血液管理工作的认识,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无偿献血长效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加强采供血能力建设,保障血液安全和血液供应,与我国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血液工作的三个方面是开源、节流、保安全。无偿献血是社会性工作,需要政府领导、多部门协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按照《献血法》的要求,不断加强对无偿献血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千人口献血率和献血量,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在血液的采集、制备、检测方面,要力争保障每份血液安全使用。血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领导作用,充分发挥行业管理和监管作用,充分发挥部门间协作的联动作用,充分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努力形成一个无偿献血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二)创新工作机制,巩固和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各地要立足国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研究、制定促进自愿无偿献血的政策措施,逐步将街头献血向团体预约献血转变,加大团体无偿献血的力度,不断壮大自愿无偿献血队伍。相关部门和各类媒体应当形成合力,自觉把发展无偿献血工作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相结合,弘扬以“仁爱、人道、奉献、和谐”为内涵的献血文化,增进社会信任,号召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工作,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三)加强采供血能力建设,保障血液安全和充足供应。保障血液安全和充足供应是《献血法》的核心内容。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血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根据近期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血站设置规划指导原则》,支持血站建设和发展,合理布局,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加强人员培训,保证采供血服务的发展与医疗服务需求增长相适应。重点加强城市献血屋和县域储血点的建设,积极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充分调动血站工作人员积极性。血站的工作很辛苦,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同志们,无论严寒酷暑都必须在室外坚持开展工作,非常不容易,各地应当制定和完善采供血人员的激励机制,并在薪酬分配、评优评先等方面,对工作在一线的同志予以倾斜。
各血站也要加强自身能力和质量体系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血液检测质量和安全水平,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为献血者提供安全、舒适和便捷的献血服务,保证采供血服务全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血液采集、制备、储存和运输等过程的安全,为临床提供安全、足量的血液。
同志们!无偿献血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事业关系到社会、经济、民生、文化的发展,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公益事业。新的时期,让我们站在历史新的起点,抓住机遇,同心协力,共同为推动血液管理工作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卫计委医政医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