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人的期盼
双击自动滚屏 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7/09 阅读:0次 【字体:大 中 小】
血站人的期盼
汉中市中心血站 业务科
全国每年献血人次已达到1200万,千人口献血率大约千分之九,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百分之一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远低于高收入国家的百分之五的比例。
近几年来,医疗急救用血量增长较快,血液紧缺的消息经常被媒体广泛报道。血液紧缺已经由局部性、季节性、结构性向广泛性、持续性蔓延。由此也引发一些突出矛盾,在公民献血、血站采血、患者用血、医院输血等方面缺少沟通,矛盾较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血站人有七个期盼。
一盼:媒体客观宣传报道无偿献血。个别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追求“轰动效应”,常用“献血是无偿的,用血要收费”的老调来吸引读者眼球,这样不客观,它忽略了血液采集、检测、储存、材料等成本,忽略了国家对献血者及其家属在用血后享有血费报销的政策,将负面的新闻加以放大,导致一部分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误解。殊不知血液检测的重要性对于患者乃至社会是非常重要的。若血液未经检测直接输给患者,感染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染的疾病谁负责?患者总不能自认倒霉吧!其次,血站通过媒体宣传无偿献血常常会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高额的版面费,只能望而却步,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无偿献血宣传所需的大幅深度报道往往只能以“豆腐块”的形式出现在公众的眼前。无偿献血宣传不仅需要媒体的支持,更需要媒体能够站在科学、客观、积极向上的角度来弘扬社会的正能量。
二盼:名人关注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杨澜、濮存昕等知名人士作为中国无偿献血宣传大使,他们自己在献血的同时,凭借“名人效应”带动着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让人们相信献血无损健康,爱心在无偿献血中延续。如果名人们对无偿献血不了解也罢,绝不要像郎咸平那样,在未经调查核实的情况下诋毁血站借红十字会的招牌赚钱,让无偿献血事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毕竟弱势群体比强势阶层更需要无偿献血制度去保障他们。
三盼:政府出台政策让献血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实行无偿献血15年来,多次参与无偿献血爱心人士也越来越多,他们“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用热血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他们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默默贡献,是全社会倍受尊重的人。对于光荣的无偿献血者,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关爱他们,使他们自愿献血的行为得到工作单位支持与鼓励,在享受医疗保障、公益服务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优惠。要让献血量状元及那些献血量特别多的献血者在遇到生活困难时得到社会帮助。
四盼:血站工作人员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有的人存在一种偏见,说血站人是吸血鬼,也有的人在肯定无偿献血者重要贡献的时候,忽略了血站人的重要作用。血站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血站的工作人员无论寒冬酷暑,都要在街头流动采血点守候每一位献血者的到来,无论是双休日还是法定节日都不能休息,还要巡回到偏远乡镇采血。血液紧缺的时候要承巨大的压力,他们要默默地完成自己的使命,肩负挽救生命的责任。他们付出的劳动与个人的业务发展,与工资的分配不相适应。而在台湾,血液工作者被称为行善积德的观音菩萨,备受尊重。
五盼:用血者要有感恩之心。献血者在没有任何酬劳的情况下,捐献自己的血液,他们内心最期望的是挽救患者的生命。然而,患者一般会认为医院提供血液抢救我的生命是应该的,不知晓无偿献血这回事。甚至会认为:“我已经出了钱了”,早就把不知姓名的献血者给忘记了,更不会对献血者心存感激。建议医院在患者接受输血前增加“用血感恩”告知环节。医生郑重地告诉患者或家属,“因为好心人的热血相助,你的生命才得以延续”。对于曾经献过血的患者则告诉他:“你的血液曾经挽救过别人的生命,现在是他人的血液来挽救你的生命”。这样可以让爱心得到传递。
六盼:请不愿献血的人直面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不得不承认,无偿献血在今天仍然不被所有的人理解,有的人仍旧对无偿献血持怀疑态度,不愿意参与献血,这都不能勉强。但是,你若是因为自私而不愿意献血,请不要说什么无偿献血制度还不完善,怕血站利用自己的血液谋取利益,故意找理由攻击无偿献血,以伪装自己不献血反而有多么体面。虽然这样的人会找出一万个理由不献血,可是他们忘了“献血是拯救生命的高尚行为”。
七盼:影视剧不再以卖血的情景赚取观众的眼泪。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作为生活中的调味品,在强烈的刺激着人们感官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编剧们为了塑造正面人物,往往会凭空杜撰出一些卖血和直接输血的情节来打动观众的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无偿献血的看法。这种行为对无偿献血的宣传缺乏社会责任。另外,什么“O”型血是万能血的输血原则早已被淘汰,也不适合作为临床输血的故事背景,因此,希望影视剧不要再违背科学的输血常识赚取观众的眼泪。
在此呼吁我们每一个都能有一种“以我微小之忍受,换君重来之生命”的高尚情怀,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作为我们人生信条,真正行为起来,加入到奉献爱心、拯救生命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