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热门新闻 点击
献血常识

【献血知识】关于无偿献血的18个知识点

1、街头献血安全吗? 
街头献血车上献血是绝对安全的。因为献血车属于特种车辆,车内的环境和各种设备是按照献血要求进行设计和装备的;采供血机构实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献血车上的各项工作均有严格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严格培训后上岗的,车上的消毒极其严格,配备有各种消毒设备,做到采血工作结束后用有效含氯消毒液进行彻底的消毒,开车前用紫外线消毒,与献血市民接触的物品均为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因此请市民放心,献血是不会传染疾病的,是安全的。

2
、蹲下后突然站起发生头晕是贫血吗? 
不是。有些人久蹲后突然站起发生头晕,这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健康人群中约有60-70%的人有这种现象。血液是液体有流动性,人蹲下时血液在低位,突然站起时由于血液受到重力作用流向下肢,导致大脑一时性供血供氧不足,而引起头晕。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的血色素降低而导致的血液携氧减少,而引起的头晕。贫血者主要的症状有:头晕、眼花、皮肤粘膜苍白、四肢无力、记忆力下降等。

3
、献血后能工作吗? 
能。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人体总血量的5%10%。当人体缺血时,血库中的血和组织中的液体会被补充到血管中,保持血压稳定。血液中一半是水,献血后只要多喝一些水,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小时就能补上。一般建议,献血后不做高空作业、长途驾驶等危险性的工作和剧烈活动,一般性的轻体力工作是完全不受影响的。

4
、献血前为什么要吃东西? 
防止发生低血糖反应。献血前吃些东西主要是补充血糖。因为饥饿时血糖比较低,献血紧张时血糖消耗更大,会影响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发生低血糖反应引起头晕。

5
、献400ML全血对身体有影响吗? 
在献血者献血前我们会根据献血者的身高、体重、血色素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适合的献血量范围。根据临床实践证明和科学统计:我们人体血液总量占体重的8%,平时只有80%的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另外20%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仓库内。正常健康人一次出血600800ML不需要进行输血,只许补充一些盐水,通过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很快就能恢复。当人体缺血时,血库中的血和组织中的液体会被补充到血管中,保持血压稳定,不会发生因缺血而头晕。我们人体造血干细胞一直在不停地造血,当然也有一部分血在淘汰,当人体缺血时,造血干细胞会加速造血,人体造血的代偿能力可达到5-8倍。我们一次献血400ML,只占总血量的10%,我们都是身体健康人,血液恢复应该很快。献血后,血液的全部恢复大约需要一周。经常献血的人,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更强。现在已得到世界公认:经常献血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一般人要低。

6
、哪些人可以献血? 
1)年龄:1855周岁。 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
2)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
血压:12.0 Kpa90 mmHg)≤收缩压<18.7 Kpa140 mmHg8.0 Kpa60 mmHg)≤舒张压<12.0 Kpa90 mmHg
脉压差:30 mmHg/4.0 Kpa 
4)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体温正常。
 
6)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7
、献血前应注意什么? 

献血前两餐不吃油腻食物、不饮酒,但也不要空腹,可吃馒头蔬菜等清淡食物。否则会影响血液质量甚至导致血液检验不合格。

8
、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 
1
血型:ABO血型(正反定型法)。 RhoD)血型,在有条件的地区以及Rh阴性率高的地区作测定。
2
血比重筛选:硫酸酮法 ≥1.052 ≥1.050,或者比色法。
3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酮体粉法:阴性,或者赖式法:≤25单位。
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标法:阴性(快速诊断法仅限于非固定采血点的初检使用)。
5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酶标法:阴性。
6
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酶标法:阴性。
7
梅毒试验RPR法或TRUST法:阴性。
8
复检上述1234567项。
9
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化验正常可参加献血(以临床化验报告为准)。
10
.疟疾高发地区检测疟原虫。

9、献血量及献血间隔
1. 献血量
全血献血者:每次可献全血200ml300ml400ml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每次可献1-个或2个治疗单位,或者1个治疗单位及不超过200ml血浆。全年血小板和血浆采集总量不超过10 L
注:上述献血量均不包括血液检测留样的血量和保养液或抗凝剂的量。
2. 献血间隔
全血献间隔:不少于6个月。
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
单采血小板后与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4周。   
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

 

10免疫接种或接受生物制品治疗后献血的规定
无暴露史的预防接种
1.1 接受灭活疫苗、重组DNA疫苗、类毒素注射者:
无病症或不良反应出现者,暂缓至接受疫苗24小时后献血,如包括:伤寒疫苗、冻干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等。
1.2 接受减毒活疫苗接种者:
接受麻疹、腮腺炎、脊髓灰质炎等活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二周后,或风疹活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等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四周后方可献血。
有暴露史的预防接种
被动物咬伤后接受狂犬病疫苗注射者,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一年后方可献血。
接受生物制品治疗者
接受抗毒素及免疫血清注射者:于最后一次注射四周后方可献血,包括破伤风抗毒素、抗狂犬病血清等。接受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注射者一年后方可献血。 

11
、献血后如何活动或运动? 

献血后当天不要参加剧烈运动或通宵娱乐活动。

12
、正常人献血200——400毫升后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应注意饮食营养正常搭配,适当补充营养,吃些瘦肉、蛋、奶、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当天可多饮水,但不要暴饮暴食。

13
、献血时怎么办?  
1)带好有效证件,按规定要求进行登记,填写体检表。 
2)量体重、测血压,并由医师进行物理检查。
 
3)抽少量血样进行化验检查。
 
4)到休息厅等候体检结果:
 
5)体检合格者,交验体检合格登记表及采血标签,进行采血,采血穿刺前要握紧拳头,当采血针进入静脉后,拳头做放松、握紧动作,直到采血完毕。
 
7)采血完毕,按住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请不要捻动棉球,以防皮下血肿。
 
8)献血后到休息室休息,领取无偿献血证和纪念章。

 

14、献血后如何止血?  
拔针后应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针眼处及上方5分钟止血。不要屈肘止血,因为屈肘会给手背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血管的针眼处溢出,而出现皮下瘀血;也不要捻动棉球,那样会使血管上的针眼刚粘合住又被揉开。

15
、发生献血反应的比例多吗? 

不多。有关专家用了整整两年时间,观察了42359献血人次,发生献血反应84人次,占献血人次的0.2%.所有人次经对症处理和必要的护理后,献血员均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其中男性13例,女性71例;轻型51例,中型23例,重型10例。

16
、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由哪些?怎样预防 
1)精神过度紧张:对精神紧张者,除宣传献血常识外,在采血过程中与其聊天分散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献完血,下次就不那么紧张了。而不要老是告戒他/她不要紧张,那样实际上是提醒了他/她,使他/她更加紧张。

2)空腹献血:先让其喝些糖水,或吃些可马上提高血糖的素食,然后献血。
3)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差:休息好再献血。
4)采血不顺利,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减少采血中的不顺利现象。
5)晕车后献血,晕车后采血晕厥,实际是晕车症状的继续,采血是诱因。可喝点热水,吃些可口食物,如水果等,到户外散散步,呼吸些新鲜空气,症状消失后再献血

17
、餐后献血会大大减少献血反应吗 
对。空腹采血是输血医学的传统做法,其目的主要是杜绝血液稀释、乳糜血等问题,以保证血液质量。但弊端是空腹易导致血糖相对降低,在采血中血容量下降,故常易造成献血者的轻度或重度献血反应。而餐后采血为输血工作的新观念,因为进食既可增加血糖浓度,又可增加血容量,故可大大减少献血反应,特别是重症献血反应的发生,其关键是要控制献血进食的素食性,杜绝乳糜血的发生。有关专家为验证餐后献血效果,对979名空腹献血者及1716名餐后献血者进行了对比试验,其结果为:均无一例乳糜血;空腹献血者有3例一般献血反应,餐后献血者只有1例;空腹献血者有1例重症献血反应,餐后献血者无一例。这说明餐后献血是可行的,只要控制献血前两餐以素食为主,就可达到既保证血液质量,又解决献血反应的问题。


18
、空腹献血者为什么偶尔可出现低血糖性昏厥 
  在献血过程中,偶可因献血前1012小时未进良而出现眩晕反应。其表现为:软弱无力、头晕、脸色苍白、皮肤凉冷、大汗、恶心、呕吐。脉博缓慢、并短暂性意识消失昏厥,被称为低血糖昏厥。这只是一时性血糖降低,待晕眩症状完全消失时,体内血糖也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糖是人体分解代谢和氧化过程能量的主要来源,当人体长时间未进食又因献血而使一部分能源被消耗时,耐受力低者会使血糖暂时降低。血糖过低对机体的影响是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脑部组织。这时,可通过高级神经边缘系统,下丘脑腹中核刺激交感神经并抑制下丘脑腹侧核与迷走神经,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胰岛素减少,大部分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动脉压突然下降,导致一时因缺血而缺氧,即出现短暂的意识消失。若此时献血,血流量减少,运输到脑组织的糖就更相对地减少,而脑组织不能进行无氧糖酵解,随之发生缺血反应。初期反应在大脑皮层受抑制,继而皮层下中枢包括底节、下丘脑及植物神经也相继受累,最终致中脑活动受影响,而出现低血糖昏厥。